一竞技 > 新闻中心

一竞技下好产业升级“先手棋”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位于河北承德的国网新源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内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新华社发

一竞技下好产业升级“先手棋”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图1)

  产业是一个区域竞争实力、经济水平的最直观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竞技各地展开积极探索,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释放新兴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并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构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蓝图中育新机、开新局,逐步打造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期,记者赶赴京、冀、鲁、鄂等地调研,从这些省市的特色实践中,感受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矢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景象。

  行走锦绣河山,从首善京华到燕赵沃野,从齐鲁故地到荆山楚水,聚焦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如百舸争流,一个个火热的创新实践故事,令人观之欣喜。

  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里,多台激光切割机正匆忙作业,一件件工业产品初见雏形。

  “从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到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华工科技已创下6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说,近年来,企业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皮秒、飞秒等超快激光器国产化率提升至90%以上,累计承担20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新区于1988年正式挂牌成立,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如今,历经35年发展,光谷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独树一帜,带动多家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不断发展。

  从一束光,到世界的“光谷”,东湖高新区用一点一滴的探索诠释了科技创新的秘诀。

  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需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河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走进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只见工作人员娴熟地操纵两个手柄,导管、导丝被手术机器人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中……“今年3月,我们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国家批复,预计年内实现量产。”该公司负责人史文宝说,正式投产后,公司将年产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100台。

  如今,3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创新雨林”生机盎然。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石家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鹿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生产研发楼、设备生产车间等10栋楼已全部封顶。该项目不久便可交付使用,届时将引进陶瓷材料、流片加工、封装测试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建成后5年内产值可达50亿元。

  今年以来,石家庄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跑出“加速度”,并不断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正加快促进5G+8K、大数据、AR、VR等技术在文化领域转化运用,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

  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成为全球首次规模化使用“5G+8K”技术进行直播的体育赛事活动,智能5G+XR设备“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在冬奥期间吸引各国运动员争相打卡。这个暑假,亮马河打造的创意光影场景充满科技感与光影美感,吸引众多游客。科技正在为文化产业迭代装上“加速器”。

  据介绍,2023年1至4月,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41.3亿元,占北京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68.3%。

  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奥孚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基地,“鲁丽”苹果长势喜人。园区配备的支撑格架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机械化植保、绿色防控体系,为果树成长“保驾护航”。

  “目前,基地已形成集优质苹果种苗繁育、观光果园生产种植、现代苹果四新双导产业和人才孵化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奥孚(广饶)苹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光介绍,以此为平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广饶)奥孚鲁丽苹果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1万亩苹果种植园区,打造特色“苹果小镇”。

  科技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在山东并不鲜见。山东德州乐陵市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繁育大棚里,今年5月收获了第一批“航天马铃薯”微型薯,即马铃薯育种材料。它们将被带到内蒙古的大田里进行筛选、评价、鉴定,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将会进行品种登记与品种保护,随后进行推广。

  今年1月,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两万粒马铃薯实生籽完成了“太空旅程”,被顺利运回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最大的优势在于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高产、早熟、抗病的种质资源。”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希森介绍。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16年来,不断创新育种手段,已培育出18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其中11个已通过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注册登记,品质和产量超过引进品种。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昔日的东方化工厂原址变为副中心最大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曾被污染的土壤经生态修复“恢复健康”,已成为50多种野生动物栖居的生态乐园;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三大建筑在万亩林海中拔地而起。

  过去的工业重镇张家湾,华丽转身成为潮流时尚的设计小镇。2022年底,落户于此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联手英国零碳工场,建立了“零碳工场中国研究院”……

  “几年的实践表明,绿色发展是城市副中心最宝贵的经验。”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以生态治理、城乡建设、产业转型、社会文明为重要抓手,打造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风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距北京一百多公里的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一座装机容量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在群山中赫然屹立,宛如一个“超级充电宝”。走进地下厂房,安装完毕的10台定速机组依次而立,11号、12号两台变速机组正在进行安装作业。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机电部副主任周聪介绍,预计到2024年12台机组将实现全部投产发电,年发电量可达66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

  能源领域是降污减排的主战场。今年,河北全省预计推动新能源项目280项,年度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河北各地新能源项目多点开花。一季度,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5%。预计到2027年,全省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新型能源产业将成为河北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发展绿色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挖掘循环经济潜能,助推新旧动能转化。在位于湖北黄冈的TCL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记者看到这一理念落地生根。

  该基地主要从事高端溶剂综合利用、高温焚烧处置、液体物化处理处置及污水处理、废包装物综合利用,年处理能力可达13.52万吨。除了为华星光电等企业处理固废以外,基地还进行科技研发,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生产相关产品,又为企业所用。绿色、节能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阔征程上,各地正迈出坚定步伐。

  (作者: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记者王忠耀、赵秋丽、张景华、耿建扩、董城、李晓、陈元秋、冯帆、张锐、方曲韵 通讯员 张思琦)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

关注一竞技微信